天文學家認為,行星不僅繞恒星運行,而且還超大質量的黑洞。在一項新研究中,研究人員描述了行星如何在黑洞周圍形成。
眾所周知,行星是圍繞諸如我們的太陽之類的恒星物體形成并繞軌道運行的。行星是由原行星盤的材料形成的。原行星盤是由圍繞幼星的厚厚的氣體和塵埃云組成的繞星盤。但是在黑洞周圍也發(fā)現(xiàn)了如此致密的氣體和塵埃盤。
該研究的“活躍銀河系原子核中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行星形成”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圓盤上。
該研究的合著者,日本國立天文臺的久保榮一郎解釋說:“我們的計算表明,成千上萬個行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0倍,它可以在一個黑洞周圍約10光年的距離內形成,孔,可能存在規(guī)模驚人的行星系統(tǒng)。”
一些超大質量黑洞的氣體,塵埃和其他宇宙物質的展平帶圍繞事件視界旋轉。該盤的質量是太陽的100,000倍,是原行星盤的10億倍。
從理論上講,行星是由原行星盤的蓬松塵埃聚集形成的。這些蓬松的聚集體是在低溫區(qū)域通過其冰幔粘在一起的塵粒。
研究人員將行星形成理論應用于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圓核盤。在這些磁盤中,黑洞中心的輻射在某些區(qū)域被形成低溫區(qū)域的致密氣體阻擋。在研究這些區(qū)域時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行星可能會在幾億年的時間內圍繞黑洞形成。
當前,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幫助在黑洞附近找到行星來證實這一理論。